风险管控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核心,这一点在业界已经达成了共识。然而,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控却是一大难题。
近年来,为贯彻落实《安全生产法》的意见精神,监管部门大力推行的双重预防机制,即风险管控与隐患治理的结合体,正是为了实现从被动应对到提前预防的转变。尽管这一目标明确,但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以下几点困难和乱象。
风险辨识的全员参与程度不足。
风险辨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,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努力。然而,现实中往往只有少数专业人员参与其中,其他员工对此并不重视,甚至存在抵触情绪。这种情况下,风险辨识的结果往往不够全面和准确,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风险状况。
风险的主观性过强。
由于风险评估涉及到人的主观判断,因此风险的客观性和准确性难以得到保证。不同的人对同一风险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,这就导致了风险评估结果的不确定性,进而影响了风险管控的效果。
风险管控的执行效果也存在问题。
即使企业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,但如果无法有效运转执行,那么这个体系就只是一纸空文。实践中,很多企业在风险管控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和财力,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,导致风险管控的效果大打折扣。
要真正做好风险管控,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:
第一,组织发动全员参与安全事务的能力。这是风险管理的基础,也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。企业应该通过培训、宣传等方式,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,使其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,从而主动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。
第二,储备有专业的安全人才队伍。风险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,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来进行。企业应该加大对安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,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安全人才队伍。
第三,建立自上而下的安全管理体系。风险管理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个人的事情,而是整个企业的大事。因此,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,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,形成一种上下一致、齐抓共管的局面。